據報道,長期為特斯拉Model3、比亞(ya)迪等多款新能(neng)源汽(qi)車(che)供貨的鋰(li)離(li)子電池(chi)(chi)廠商贛(gan)鋒鋰(li)業近(jin)期表示,鋰(li)離(li)子電池(chi)(chi)生(sheng)產(chan)較(jiao)為緊張,目前一個月基本有28天是在滿負荷進行(xing)生(sheng)產(chan)。另一家電池(chi)(chi)生(sheng)產(chan)商億(yi)緯(wei)鋰(li)能(neng)近(jin)日(ri)則(ze)公布通(tong)告稱,公司現(xian)有場地及生(sheng)產(chan)線已滿負荷運轉,但近(jin)一年仍將供不應(ying)求。
原材料漲價(jia)明顯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大漲。公開數據顯示,作為電池電解液的重要材料,六氟磷酸鋰的價格近日已經超過每噸30萬元,相比早些時候的10萬元/噸的報價成倍上漲。業內人士對《環球時報》介紹稱,由于行業門檻較高,今年上半年,國內六氟磷酸鋰沒有新增有效產量。行業數據顯示,國內六氟磷酸鋰新增的產量重要集中在天賜材料和多氟多兩家公司,其新增的產量基本有望集中在下半年釋放。
動力鋰離子電池中漲價的遠不止六氟磷酸鋰。西部證券在近期公布的一份研報中表示,當時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格為8.95萬元/噸,較今年年初上漲66.30%;而氫氧化鋰市場價格為7.98萬元/噸,較今年年初上漲50.71%。這些上游原材料的短缺與價格上漲限制了電池公司快速新增大量產量的可能性。
弗迪電池相關負責人也向《環球時報》記者證實原材料漲價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在上游原材料端,以碳酸鋰為例,其價格在過去一年間發生了較大波動,六氟磷酸鋰的價格也有一定漲幅。此外,鋰礦、鈷礦、鎳礦資源多集中在海外,并被頭部礦業集團壟斷,電解液產量不足、擴產周期長,導致此次電池原材料價格出現波動。
有業內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此次電池短缺的問題甚至還可以向產業鏈的更上游追溯,也就是動力鋰離子電池最基本的原材料——鋰和鈷。目前,動力鋰離子電池重要為磷酸鐵鋰離子電池和三元鋰離子電池兩大技術路線,兩者均要用到鋰,后者還要鈷作為原料。
公開數據顯示,鋰和鈷絕大部分儲存于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我國只占全球鋰和鈷儲量的2.4%和1.1%,相關原料要大量進口。受疫情影響,國際運輸通道受阻,這不僅導致部分材料的運輸速度降低,價格也隨之上漲,進一步加劇了國內車用動力鋰離子電池材料的供應不足。國內一些電池公司已經認識到進口材料的不確定性,如寧德時代、蜂巢能源等公司均在研發不含鈷的電池或鈉離子電池。
減(jian)少海外(wai)依賴
面對“電池荒”,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蜂巢能源、億緯鋰能等電池公司都已公布了擴產計劃。有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多家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擴大和優化產量的相關投資項目共57筆,總投資規劃超3500億元。在海外,LG化學、三星SDI、松下等公司也有擴產動作。
盡管全球的電池擴產步伐正在加快,但招銀國際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裁蕭小川近日在接受采訪時也強調,電池廠商的擴產周期較長,以主流廠商的擴產規劃來說,從開始動工到完全釋放產量要18個月左右。此外,一線的車企,尤其是外資、合資車型對鋰離子電池產品要驗證周期。
目前,我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國。根據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球前十的電池公司中,我國公司占據6席,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航鋰電、遠景AESC、國軒高科和億緯鋰能,合計市場份額達41.1%。
在擴充產量的同(tong)時(shi),國(guo)(guo)內電(dian)池行業的另一(yi)個趨勢(shi)是加速減(jian)少對海外資(zi)源(yuan)的依賴,更多關注國(guo)(guo)內供應(ying)。一(yi)位(wei)礦產供應(ying)商(shang)的消息(xi)人(ren)(ren)士(shi)告訴《環(huan)球(qiu)時(shi)報(bao)》記者,鑒于供應(ying)趨緊(jin)、貿(mao)易形勢(shi)復(fu)雜以及對原材料的需求不斷上(shang)升,減(jian)少對進口的依賴是今年的重要目標。這名(ming)消息(xi)人(ren)(ren)士(shi)表示,從西(xi)部(bu)地(di)區的鹽湖中提取鋰是下一(yi)步保障供應(ying)鏈自(zi)主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