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一定電量的電池,在某一溫度下,在保存一段時間后,會損失一部分容量,這就是自放電。簡單理解,自放電就是電池在沒有使用的情況下容量損失,如負極的電量自己回到正極或是電池的電量通過副反應反應掉了。
一,自放(fang)電的重要性(xing)
目前鋰電池在類似于筆記本,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等各種數碼設備中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另外,在汽車,移動基站,儲能電站等當中也有廣闊的前景。在這種情況下,電池的使用不再像手機中那樣單獨出現,而更多是以串聯或并聯的電池組的形式出現。
電池(chi)組(zu)的(de)(de)容量和(he)壽命不僅與每(mei)一(yi)(yi)個單(dan)個電池(chi)有(you)關,更與每(mei)個電池(chi)之(zhi)間的(de)(de)一(yi)(yi)致性(xing)有(you)關。不好的(de)(de)一(yi)(yi)致性(xing)將會極(ji)大(da)拖累電池(chi)組(zu)的(de)(de)表現。
自放電的一致性是影響因素的一個重要部分,自放電不一致的電池在一段時間儲存之后SOC會發生較大的差異,會極大地影響它的容量和安全性。對其進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們的電池組的整體水平,獲得更高的壽命,降低產品的不良率。
二,自放電機理
電(dian)(dian)池開路時,不發(fa)生(sheng)以上反應(ying),但電(dian)(dian)量依然(ran)會降低,這主要是由(you)于(yu)電(dian)(dian)池自放電(dian)(dian)所造成(cheng)。造成(cheng)自放電(dian)(dian)的原(yuan)因主要有:
a.電(dian)解(jie)液局部電(dian)子(zi)(zi)傳導或其它內(nei)部短路(lu)引(yin)起的內(nei)部電(dian)子(zi)(zi)泄露(lu)。
b.由(you)于電池密封圈(quan)或(huo)墊圈(quan)的絕緣性不佳或(huo)外(wai)部(bu)鉛殼之間的電阻(zu)不夠大(da)(外(wai)部(bu)導(dao)體(ti),濕度(du))而引起的外(wai)部(bu)電子泄露。
c.電極/電解液的反應,如陽極的腐蝕或陰極由于電解液、雜質而被還原。
d.電極活性材(cai)料(liao)局部分(fen)解。
e.由(you)于分(fen)解(jie)產物(wu)(不溶物(wu)及被(bei)吸附的(de)氣體)而使電極鈍化(hua)。
f.電(dian)極機(ji)械磨損或與集流體間電(dian)阻(zu)變大。
三,自(zi)放(fang)電的影響(xiang)
1、自放電(dian)導致(zhi)儲(chu)存過程容量(liang)下降
幾個典型(xing)的(de)自放電過大造成的(de)問題:
1、汽車停車時間過久,啟(qi)動不了;
2、電池入庫前(qian)電壓(ya)等(deng)一切正常,待(dai)出貨時(shi)發現低電壓(ya)甚至(zhi)零電壓(ya);
3、夏天車載GPS放在車上,過段時間使用感覺電量或使用時間明顯不足,甚至伴隨電池發鼓。
2、金屬雜質(zhi)類(lei)型自(zi)放(fang)電導致隔(ge)膜(mo)(mo)孔徑堵(du)塞,甚(shen)至(zhi)刺穿隔(ge)膜(mo)(mo)造成局部短路,危及電池安全
3、自放電導致電池間SOC差異加大,電池組容量下降
由于電池的自放電不一致,導致電池組內電池在儲存后SOC產生差異,電池性能下降。客戶在拿到儲存過一段時間的電池組之后經常能夠發現性能下降的問題,當SOC差異達到20%左右的時候,組合電池的容量就只剩余60%~70%。
4、SOC差異(yi)較大容易導致(zhi)電(dian)池的過充過放
四、自放電測試
1)電壓(ya)降法(fa)
用儲存過程中電壓(ya)降(jiang)(jiang)低的(de)速(su)率(lv)來表征自放電的(de)大小。該(gai)方法(fa)操作簡(jian)單(dan),缺點是電壓(ya)降(jiang)(jiang)并不能(neng)直觀地(di)反映容量(liang)的(de)損失。電壓(ya)降(jiang)(jiang)法(fa)最簡(jian)單(dan)實用,是當前生產普遍采用的(de)方法(fa)。
2)容量(liang)衰減法
即單位時間內容量降低(di)的(de)百分數來表示。
3)自放電電流法Isd
根據容量損失和時間的關系推算電池儲存過程中的自放電電流Isd。
4)副反應消耗的Li+摩爾數計算法
基于電池儲存過程Li+消耗速率受負極SEI膜電子電導的影響,推導算Li+消耗量隨儲存時間的關系。
更多鋰電池(chi)自放電技術知識詢問,請聯系本公司技術人員